A23-  ♥♦入伍從軍瑣憶♥♦~06

59年2月23日--59年4月18日陸軍醫護衛生兵專長訓練第五期軍醫科。好像是全部團體坐火車去,沒有記憶。只記得:中壢郵政7559專2號信箱。

在中壢龍岡關路缺某野戰醫院營區受專長訓練,每次6點早點名升旗唱歌後,必定跑步到營區外的大馬路(平鎮區平東路)。跑到龍南路口就地解散步行回營區。跟著大夥慢慢跑,還跟上步伐,讓我拾回信心。想我早期在高工時代跑不完全程,體力算是有長進了,雖然只有一半的路程而已,哈……

關路缺』這地名很奇怪,所以記憶比較深。彼時鄉間道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及野草,那像現在的住家及店面滿街都是。(民國97年8月桃園大潭電廠大修,假日得空我有騎機車重回舊地看看)
現在上網查找資料,有兩種說法:
1.清朝時期,大漢溪渡船頭有官商行船往來淡水、楊梅等地,沿途具備官員與公文運送、商賈買辦之功能,因此稱為「官道」、「官路」或「大路」,乃相對於一般民居私家小徑而言。此地是昔日中壢、楊梅等地往來大溪前必經之路,又因地勢高低有致,位處扼要,作為官方守闕,故有「官路闕」之名。
2.《平鎮市志》標作「關路缺」,並解釋作:
「早年為墾拓移民,或買辦商家,從滬尾溯淡水河而上,經蜢舺到大姑陷後登陸,即經由關路缺、龍潭陡、店子湖、老坑到楊梅壢的買辦道路中的一個大站,因地勢一高一低,形勢險要,可以控制,得名關路缺,後人以該買辦道路為官路,有人將此地又誤稱為官路缺。」

在此受訓情況細節已不復記憶,全程在教室上課,簡易三角巾包紮,繃帶學,CPR救護……等等。沒在操場出操曬太陽,只記得有所謂「擔架操」。好比砲兵有砲操一樣。
一副擔架4名衛生兵抬擔架。有點像班排的行進間基本教練,向左轉走,向右轉走,向後轉走。前兵好像轉走個4步?(後兵原地轉),擔架轉90度。雙手握拳,緊靠腰際,1~2~3~4加墊步,成立正姿勢,好,(蹲下)雙手緊握擔架,好,後續忘了……徒手搬運。

有訓練價值嗎?當然有,不然前兵後兵,你走你的,我走我的,各走個的,擔架會跌地,步伐不一致的話,後兵推前兵,或前兵扯後兵,會推擠擔架,擔架操有用在於,讓前救和後送更為迅速。
只教徒手搬運的擔架操,配合救護車訓練的擔架操是沒有這課目。下部隊後沒擔架操這類的活動。所以細節都忘光。

龍岡是北台灣最重要的軍事區。以呼應臺灣南部之軍事重鎮鳳山。龍岡之地標是位於龍東路、龍南路與龍岡路口的龍岡圓環,圓環中設有一座士兵衝鋒的雕像塔,頗能代表此處濃厚的軍事色彩。當年假日出門逛街,走到龍岡大操場,腿都走累了。地方大又陌生,怕迷路,沒單車真不方便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看海遊子 說古

  B01 - 📚📓 好文同享 📖📃📑📝   📌羊蹄甲的季節 發信人: shania (新買的鞋...扎腳!) 日 期:Wed May 1 03:46:56 1996 想跟你說的是,關於想念,羊蹄甲花季早已過去,滿是花的樹下, 是那個揹著吉它的單純的你跟我, 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