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27-   ♥♦入伍從軍瑣憶♥♦~10

盤點陸軍兵種分類:
戰鬥官科、兵科步兵、砲兵、裝甲兵、航空兵
戰鬥支援官科、兵科政戰、運輸、測量、工兵、通訊兵、化學兵、憲兵
勤務支援官科、兵科軍醫、兵工
普通勤務軍法、行政、財務、經理
陸供部下轄「軍醫署」、「經理署」、「兵工署」、「運輸署」、「工兵署」、「通信署」及「化學兵處」。

(附圖)宋雲虎與巫國連👆點擊放大

行政文書中士巫國連,志願役,魚池鄉人,原為車輛調度士。他退役後宋雲虎來接任,最後我來接任。我走了,新兵康文守接任。
期間有衛哨勤務,半夜在廚房站崗防偷,此處近民宅。還抽空幫忙站大門的衛哨,白天。持卡賓槍有嚇阻作用。

(附圖)宋雲虎👆點擊放大

在連上,他當文書士,問他怎麼會是中士?他說當兵四年。宋兄心思縝密冷靜果斷,高中畢業,下棋比我厲害。我看過不少象棋棋譜,自認天下無敵手。一比就落敗。他圍棋也是好手,先教我學圍棋,當然咱是悔棋不斷。到最後就乾脆不跟他玩棋了,沒意思。

宋兄家在萬華環河南路二段。聊天中談及他腦神經衰弱,因為煩退役以後的生計。
他退役我接任文書工作。這段時期假日有空去西門町中華路一段中華理教公所找他,他在裡面自修學習中醫。由於我去時都天黑,木構造的房屋像似廟宇,但裡面昏暗,人多雜居。不明白是何原因。

現在查資料:
這理教公所以前在日據時代是「西本願寺」。民國38年中央政府遷來台灣後,這裡成為「中華新村」,是位於西門圓環南側,由中華路、貴陽街、西寧南路及長沙街所圍成的街廓,裡面有百來間木造屋和鐵皮屋,面積約1.34公頃。「中華新村」的土地屬於國有財產局,341戶共用一個門牌「中華路174號」,居民大多是外省老兵,尤其是獨居榮民。民國43年內政部將「西本願寺」撥交給「中華理教總會」接管使用,因此俗稱「理教公所」。這一帶因為有很多外省人,因此開了好幾間道地的外省餐館。
這裡不幸在民國64年遭人縱火,損失慘重。「西本願寺」的大殿付之一炬,現在只剩下鐘樓的遺跡。
因為這裡違建很多,破舊混亂,到了民國94年拆遷,原址建成公園,那些外省餐廳就在附近另覓地點,重新開張。

宋兄經過多年苦讀,終於考上中醫師檢定考試,及中醫特考,獲中醫師資格。在廣州街開了一家中醫診所。


(附圖)出差到板橋,和吳明崑相見歡。👆點擊放大

有人說,當兵不就是訓練,出公差,站衛兵,掃掃地嗎?一想起來,還真是如此。翻開舊照,找出當年到板橋出差的事情。板橋有個三軍衛材供應中心,要建倉庫,找一些阿兵哥來共襄盛舉。我去時見到在八中心的同梯吳明崑,真是他鄉遇故知呀!恆毅高中畢業在此當衛兵,真是屈才了。

(附圖)台北市敦化北路青康戲院。👆點擊放大

退伍前有些小插曲,某天假日下雨,我冒雨騎單車去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交叉口的青康戲院看電影,回來時發現軍人補給證不見了,急著往回頭找,仍是找不到。怎麼辦?我想這補給證裡面有餉條和糧條,每逢月尾,連上補給士會剪去一頁,發關餉。主、副食費就憑這糧條才能有飯給你吃。我如今要退伍了,餉條有也沒用,丟了就算了。我報告部隊長,沒幾天就退役了,要罰也罰不到我了。

軍人補給證...長得像一本小冊子..貼大頭照..書明服役單位內有餉條和糧條。當年每個月關餉都要從補給證中撕下印有當年度當月份的紙條(餉條),交給行政後製作報表後..領餉(現金)。(84年2月那時候還是用軍人補給證,沒多久後就全面換發軍人身分證)

當時在營外是以補給證做為軍人身分證明,而單位識別證是只有在營區內使用,供長官認識你姓甚名誰。

(附圖)士官長楊永年👆點擊放大

部隊上的士官長楊永年,600701上午心臟病突發逝世於本救護車連寢室走廊。人長相清瘦,年約4、50餘歲(以民國38年大陸來台年齡算起)。單身在台驟逝,心中不免悵惘……

(退伍前,連長送我一本相簿紀念品)👆點擊放大

連長想要我留營,我說條件是去受駕駛兵訓練,想學一個專長。連長遲未回應,也許這超出連長的職權,也許我是不堪造就吧。我爸勸我軍營中發展沒前途。在萬隆營區待了17個月終於退役。(另三個月是士林士官訓練)

平庸如我也沒有什麼值得張揚,潮起、潮落、入伍、退伍、義務役在軍中是日常,向著留守的老兵揮揮手道別,反共復國大業還需要靠您們來支撐。

(附圖)退役前便裝照。👆點擊放大

再見了,台北!令我留連難忘的4年青春回憶。二年半的虎林街及一年半的萬隆營區
那真是青春激情燃燒的歲月啊「但是,人的熱血總是會涼的。」
流光帶著人們走向生命的邊緣,一天天一年年……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看海遊子 說古

  B01 - 📚📓 好文同享 📖📃📑📝   📌羊蹄甲的季節 發信人: shania (新買的鞋...扎腳!) 日 期:Wed May 1 03:46:56 1996 想跟你說的是,關於想念,羊蹄甲花季早已過去,滿是花的樹下, 是那個揹著吉它的單純的你跟我, 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