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45- ♥♦拾綴那些日子——兼悼海莉♥♦~11

🥁🎭悼海莉🎭🥁

海光國劇隊之前生今世,網路資料:

民國43年(1954)7月1日,國防部通令陸、海、空三軍康樂團隊整編,海軍政工大隊改稱為海軍康樂大隊。
隸屬於海軍的海光國劇隊成立。
民國44年(1955)國劇隊由總務處歸建康樂大隊。
民國45年(1956)5月1日,海軍康樂大隊進行整編,由原來的五個隊改編為四個隊,第一隊為話劇隊,第二隊國樂、輕音樂、雜技隊,第三隊平劇隊,第四隊電影、美工隊 。
民國47年(1958)11月16日台北市國光戲院啟用,由「海總雄風國劇隊」(即「海光」)開幕演出。7年後民國54年(1965)改為「國軍文藝中心」成為京劇演出的重鎮,開啟台灣省京劇的「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時代」。
民國57年(1968)7月1日海軍康樂大隊改番號為「海軍藝術工作大隊」,編制及任務不變。

民國58年(1969)4月16日「海光國劇訓練班」第一期學生正式開學授課,招收五十員學生,魏海敏、王海波、劉海苑、葉海芳、王海萍、吳海倫、陳海莉、張海娟、李海襄、張海珠、呂海琴、沈海蓉、張海順、王海蘭、郝海堂等人。為海軍國劇的發展奠定爾後人才培養的基礎。
沈海蓉表示,早期每個軍隊都有文化表演團隊,海關碼頭就是海軍演藝人才的搖籃,小學四年級入學後,展開七年培訓、兩年服役的學程,舉凡舞台劇、歌唱、樂器及京劇等,說、學、逗、唱樣樣都要懂。

民國60年在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開始表演武打戲。
 
民國61年(1972)4月1日,國軍實施第二期藝工團隊整建,海光藝工大隊再次整編,由四區分改為三區分,第一隊為話劇隊和歌劇隊合併成的綜藝隊,第二隊國劇隊,第三隊為電影美工隊。

民國64年(1975)小海光國劇隊從左營海軍基地搬遷到淡水海關碼頭邊。方便台北京劇名伶來此授課。

民國68年(1979)改制為海光戲劇職業學校。共訓練了四期學生,以『海青昌隆』排名,第一期人才最多,二期以下較有名的有青衣馮青芳、花臉上殷青群(後改唱豫劇)、武生黃昌生等。最傑出的人才是旦角魏海敏,十幾歲演《龍鳳閣》(與王海波、張海娟合作)、《秦香蓮》

民國84年(1995)7月1日海軍藝工大隊因國軍精實案奉命裁撤,三軍劇隊合併成「國光劇團」,改隸教育部,「海光國劇隊」結束。
該隊駐地在民國68年(1979)7月1日之前位於高雄左營,之後搬遷至臺北淡水。因為國軍精實案,該隊於民國84年(1995)7月1日奉命裁撤。

三軍劇團終於合併成第一所國家級京劇團國光劇團。三軍劇團解散,教育部成立國家劇團,收編三軍劇團部分人才與資源。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看海遊子 說古

  B01 - 📚📓 好文同享 📖📃📑📝   📌羊蹄甲的季節 發信人: shania (新買的鞋...扎腳!) 日 期:Wed May 1 03:46:56 1996 想跟你說的是,關於想念,羊蹄甲花季早已過去,滿是花的樹下, 是那個揹著吉它的單純的你跟我, 也...